东莞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专业塑胶模具制造设计/注塑/组装/ODM/OEM

大银塑胶:为好设计制造,让客户的产品快速上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大银问答 » 智能扫地机器人模具加工装配需注意原则有哪些?

智能扫地机器人模具加工装配需注意原则有哪些?

返回列表
来源: 大银 发布日期 2025-09-11 18:38:47
    智能扫地机器人模具的加工装配是衔接零件加工与塑件成型的关键环节,需根据模具类型(如注塑模、冲压模)、塑料种类(如PP、PC)及塑件精度要求(IT8-IT14级)差异化操作。只有明确装配基准、严控精度指标、遵循修配逻辑,才能确保模具动作顺畅、塑件质量达标。以下从装配基准选择、精度控制维度、修配核心原则三方面展开详解:
    一、装配基准选择:锚定模具核心精度
    装配基准是确保各零部件位置精准的“基准锚”,需优先选择对模具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部件或面,核心分两类:
    (一)以核心工作零件为基准
    型芯、型腔、镶块等直接参与塑件成型的零件,是装配的首要基准件。这类零件的尺寸与形位精度直接决定塑件轮廓,装配时需:
    先将型芯/型腔通过定位销(同轴度≤0.02mm)固定在模架上,用百分表校准其平面度(偏差≤0.01mm/m);
    以型芯/型腔为基准,依次装配顶出机构(如顶针与型腔间隙0.02-0.03mm)、浇注系统(浇口与型腔对中偏差≤0.03mm),避免后续调整破坏成型精度。
    适用场景:高精度塑件模具(如电子件外壳模、薄壁塑件模),核心工作零件精度需达IT7级以上。
    (二)以导向/模板基准面为基准
    导柱导套(导向核心)或模具模板侧基面(定位基准),适用于需保证运动协调性的模具:
    以导柱导套为基准时,先将导柱压装于下模座(垂直度≤0.01mm/100mm),再套合导套并固定上模座,确保导柱导套配合间隙0.01-0.03mm,保障开合模顺畅;
    以模板侧基面为基准时,需先将模板侧基面铣削平整(粗糙度Ra≤0.8μm),通过侧基面定位凹模、凸模固定板,避免零件偏移导致的合模错位。
    适用场景:冲压模、大型注塑模(如家电外壳模),侧重模具整体运动精度。
    二、精度控制:覆盖模具全维度性能
    模具精度需贯穿“零部件配合-运动协同-塑件成型”全流程,核心控制四大维度:
    (一)零部件相互精度
    指各部件间的位置与形位精度,直接影响装配契合度:
    距离尺寸精度:如型芯与型腔的配合间距,需按塑件壁厚设计,偏差≤0.02mm;

    形位精度:同轴度(如顶针与顶针孔)≤0.02mm,平行度(上下模板)≤0.03mm/m,垂直度(导柱与模板)≤0.01mm/100mm。

智能扫地机器人模具

    (二)相对运动精度
    保障模具活动部件(如滑块、顶针、旋转型芯)的动作准确性:
    传动精度: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0.05mm,确保型芯同步旋转;
    直线运动精度:滑块运动直线度≤0.02mm/500mm,避免卡滞或偏移;
    回转运动精度:旋转轴的径向圆跳动≤0.01mm,防止塑件偏心。
    (三)配合与接触精度
    决定模具密封性与受力均匀性:
    配合精度:过盈配合(如导柱与模座)的过盈量0.005-0.01mm,间隙配合(如顶针与模板)的间隙0.01-0.03mm;
    接触精度:分型面接触面积≥85%(通过红丹检测,接触印痕均匀),避免塑件飞边;刃口接触需连续无断痕,确保冲裁/成型质量。
    (四)塑件成形精度
    新制模具需预留塑料收缩余量,核心控制成形件壁厚:
    按塑件公差下限设计壁厚(如塑件壁厚要求1±0.1mm,模具型腔壁厚设计为1.05mm,考虑PP料1.5%-2.5%的收缩率);
    壁厚偏差需控制在±0.03mm以内,避免塑件厚薄不均导致的翘曲。
    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30年专注模具制造,作为开模注塑代工生产厂家,提供一站式OEM/ODM服务。擅长产品结构优化降低开模注塑成本。拥有完整的产品设计与制造团队,提供优良的产品设计服务;拥有模具加工设备与多年模具制作经验,为客户提供各类塑料产品制造服务。拥有5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30年模具开发经验,50多位研发人员,100多台注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