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专业塑胶模具制造设计/注塑/组装/ODM/OEM

大银塑胶:为好设计制造,让客户的产品快速上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大银新闻 » 塑胶模具开模注塑加工时如何辨别模具来料的优劣

塑胶模具开模注塑加工时如何辨别模具来料的优劣

返回列表
来源: 大银 发布日期 2025-09-08 10:41:01
    优良模具来料是保障塑胶模具开模注塑精度与使用寿命的基础,而伪劣来料往往通过外观即可暴露缺陷。实践表明,约80%的模具早期失效与来料质量相关——如材质不均导致的模具开裂、表面缺陷引发的成型不良等。以下从折叠、麻面、结疤、裂痕、刮伤五大核心外观特征,详解模具来料的直观鉴别要点,帮助快速识别质量隐患。
    一、折叠:贯穿性折线暗藏断裂风险
    外观特征:来料表面存在沿纵向延伸的折线状凹陷,多呈“V”型或“U”型,部分折线贯穿整个料件长度,用手触摸可感知明显台阶感。
    产生原因:伪劣厂家为提高轧制效率,盲目加大压下量(通常超过标准20%-30%),导致料件边缘产生“耳子”(即料边凸起);下一道轧制时,耳子被压入料件表面,形成折叠缺陷。
    潜在危害:折叠部位存在应力集中,模具加工时易出现崩刃;成型过程中,折叠处折弯后会直接开裂,导致来料强度下降40%以上,严重影响模具结构稳定性。
    二、麻面:凹凸不平反映轧槽劣质
    外观特征:来料表面呈现不规则的麻点状凸起或凹陷,触感粗糙,无明显规律,多集中在料件轧制方向的两侧。
    产生原因:正规厂家会定期更换磨损轧槽(通常轧制500-1000件后更换),而伪劣厂家为压缩成本,轧槽过度使用(磨损量超过0.5mm仍继续轧制),导致轧槽表面纹路印入来料,形成麻面。

    潜在危害:麻面会增加模具加工时的切削阻力,导致刀具磨损加快;若用于模具型腔等表面要求高的部位,需额外增加抛光工序,加工成本提升15%-20%。

塑胶模具开模注塑加工时如何辨别模具来料的优劣

    三、结疤:材质缺陷的直观体现
    外观特征:来料表面附着不规则的块状凸起,颜色与基体存在差异(多呈暗灰色),部分结疤可剥离,剥离后留下凹陷或孔洞。
    产生原因:根源在于材质与设备双重缺陷:
    材质不均:伪劣来料选用回收料或非标钢坯,杂质含量超标(如硫、磷含量超过0.05%),形成非金属夹杂物;
    设备简陋:轧制设备无防粘钢装置,高温料件与轧辊粘连后,杂质被带入料件表面,冷却后形成结疤。
    潜在危害:结疤处材质疏松,模具热处理时易出现淬火开裂;若用于凸模、凹模等关键部件,会导致成型时应力集中,缩短模具寿命。
    四、裂痕:土坯坯料的典型缺陷
    外观特征:来料表面存在线状裂纹,多沿横向分布,部分裂纹深入料件内部(可用指甲抠探深度),低温环境下裂纹更明显。
    产生原因:伪劣厂家为降低成本,采用土法炼制的“土坯”作为原料,土坯内部气孔率高(超过5%);在冷却过程中,土坯因内外温差过大产生热应力,形成原生裂痕,轧制后裂痕被拉长但未闭合。
    潜在危害:裂痕会在模具加工时扩展,导致料件断裂报废;即使勉强加工成型,模具使用时裂痕会沿应力方向延伸,引发突然失效。
    五、刮伤:设备简陋导致的表面损伤
    外观特征:来料表面存在长短不一的线性划痕,深度0.1-0.5mm不等,划痕方向多与轧制方向一致,部分划痕处伴随毛刺。
    产生原因:伪劣厂家轧制设备无导向润滑装置,料件输送时与设备尖锐部位(如输送辊边缘、挡板)摩擦,或因轧辊毛刺刮擦料件表面,形成刮伤。
    潜在危害:深度刮伤会降低来料的抗拉强度(降幅可达10%-15%);模具抛光时需去除刮伤层,可能导致料件尺寸超差,影响装配精度。
    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制造商。公司成立于1989年,专精于开模、注塑、后加工及电子组装等相关制程。除代工服务外并研发自有产品可供客户直接贴牌定制生产,拥有5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30年模具开发经验,50多位研发人员,100多台注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