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模具扫地厂家在加工时出褶皱的原因
来源: 大银 发布日期 2025-09-13 17:35:48
机器人模具扫地厂家冲压拉伸模具总装需以“精度匹配、次序合理”为核心,通过规范模座固定、凸凹模间隙控制,确保模具后续冲压稳定;而覆膜环节的起皱问题会直接影响塑件表面质量(如纹理不均、外观缺陷),需针对性排查诱因并优化参数。以下详解总装关键步骤与覆膜起皱解决策略:
一、冲压拉伸模具总装:三步规范流程保障精度
模具总装需按“模座固定→凸凹模装配→复杂结构适配”的次序操作,规避零件错位、间隙不均等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一)上下模座精准固定(总装基础)
定位与安装:上模座通过T型螺栓固定在冲床滑块上,下模座固定于压力机工作台面,固定前需清理滑块与工作台面的杂质(如铁屑、油污),确保模座贴合平整;
精度校准:用百分表检测上模座底面与下模座顶面的平行度(偏差≤0.03mm/m),若超差需调整垫片厚度(垫片精度0.01mm),避免后续装配因模座倾斜导致凸凹模错位。
(二)凸凹模装配与间隙控制(核心环节)
间隙设定:根据材料厚度与类型预留均匀冲裁间隙——低碳钢取材料厚度的8%-12%,不锈钢取12%-18%,例如1mm厚低碳钢,间隙需控制在0.08-0.12mm;
分类型装配:
有导柱模具:先将导柱压装于下模座(垂直度≤0.01mm/100mm),再套合导套并固定上模座,通过导柱导向自动保证凸凹模同轴度,最后微调间隙;
无导柱模具:需用定位销或百分表辅助定位,先固定凹模,再将凸模对准凹模中心,检测间隙均匀性(用塞尺检测,各点间隙偏差≤0.02mm)后固定凸模。
(三)复杂模具的装配次序优化
针对多工位、带滑块等复杂模具,需按“约束最小优先”原则确定次序:
先装配无相互约束的零件(如顶出机构、卸料板),再装配与核心部件(凸凹模)关联的零件;
若存在“后装零件遮挡先装零件”的情况(如侧滑块与凹模干涉),需调整为“先装侧滑块,再装凹模”,避免出现“无法安装”或“强行安装导致零件变形”的问题。
二、冲压拉伸模具覆膜起皱:三类诱因与对应解决方法
覆膜起皱多源于拉力不均、温度过高、压力失衡,需按“皱折类型”精准排查,具体如下:
(一)斜向皱折:拉力与辊位失衡导致
诱因:薄膜拉伸力过大(超出材料弹性极限),或舒展辊、导辊位置偏移,造成薄膜局部松紧不均,松边在覆膜时形成规律性斜向皱叠(皱折方向与薄膜输送方向呈30°-60°角)。
解决方法:
调松薄膜张力控制器(张力值降低10%-20%,如原张力50N降至40-45N),确保薄膜输送时无紧绷感;
用水平仪校准舒展辊与导辊的平行度(偏差≤0.02mm/m),若辊面磨损(出现凹痕)需更换辊轴;
若薄膜本身存在厚薄不均(偏差>5%),需暂时更换合格薄膜,避免因材料问题反复起皱。
(二)横向皱折:温度与压力参数失配
诱因:加热辊温度过高(超出薄膜耐热温度,如PP薄膜耐热上限120℃,实际温度达130℃),或胶辊压力过大(局部压力>0.3MPa),导致薄膜横向受热收缩不均、被挤压起皱。
解决方法:
降低加热辊温度(按薄膜类型调整,PP膜90-110℃、PET膜110-130℃),并通过测温仪实时监控辊面温度(偏差≤±5℃);
减小胶辊压力(调整气缸压力,从0.35MPa降至0.2-0.25MPa),确保压力均匀作用于薄膜(用压力试纸检测,压力印痕无明显深浅差)。
(三)热变形起皱:加热温度超限
诱因:整体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加热辊,烘箱或预热装置温度也超差),导致薄膜整体热变形(如纵向收缩率>3%),覆膜时无法平整贴合工件表面,形成无规律皱折。
解决方法:
全面检测加热系统(加热辊、烘箱、预热板),将温度降至薄膜热变形温度以下(如PE膜热变形温度60-80℃,加热温度控制在50-60℃);
若工件表面不平整(如存在微小凸起),需先打磨工件表面(粗糙度Ra≤0.8μm),避免凸起处顶起薄膜形成皱折。
大银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
家电模具制造,提供OEM/ODM代工服务。是一家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制造方案供应商。自有经营产品分别为扫地机器人、塑胶餐具及电子飞镖靶。拥有30年模具开发经验,50多位研发人员,100多台注塑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制造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